二維碼

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

Top
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
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
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
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
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
 焦作晚報 “焦作+”客戶端
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
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
  您現在的位置: 焦作網 > 經典山陽 > 山陽尋跡 > 山陽尋跡 > 正文

經典山陽

朱村千年古剎普照寺的民間記憶
□王保友
更新時間:2024/3/15 15:41:02    來源:焦作晚報

  位于武陟、博愛兩縣交界的武陟縣小董鄉朱村,是一個僅有342戶、1490人的小村莊,任你怎么想象,也難以與千年古剎普照寺聯系起來。

  朱村村民在普照寺前扭秧歌。

  歷史上的普照寺,曾經一度鼎盛之極,寺內建筑高大宏偉、富麗堂皇,殿宇櫛次鱗比,大佛殿晨鐘暮鼓、響遏云天,游人香客、摩肩接踵,乃方圓數百里之名剎。

  或許是歲月的風沙掩埋了太多歷史塵土的緣故,清道光九年(公元1829年)《武陟縣志·卷十九古跡志》僅有“普照寺在朱村”的寥寥記載。

  普照寺現為縣級文物保護點,建于何時坊間有多種說法。2002年1月,武陟縣文化局、武陟縣博物館勒石《普照寺遺址簡介》碑記,稱“始建年代已無可考證”。2002年農歷正月,普照寺所立《重修普照寺碑記》,據傳“普照寺初建于唐,后明清兩代幾次重修”。2008年編纂的《小董鄉志》,據傳說“普照寺建立于魏晉南北朝”。2011年11月,中州古籍出版社《中國民間故事全書·河南——武陟民間故事全集》中民間故事《朱村普照寺救駕》,則將普照寺的完存時間,指向唐朝建立之前的隋朝末年。

  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寺說而論,普照寺距今約有1800余年。依隋唐時期的建寺說而論,建寺當逾1400余年。以寺內現存的明清碑碣為參照,寺院距今已逾400年。

  寺中的明萬歷二年碑,有“高家莊、高進忠、李全、普照寺、明萬歷二年”等字樣。清康熙二十五年、咸豐六年碑,尚能辨得清立碑年份。清乾隆十九年碑記載,“寺院占地兩頃一一二畝”,四十二名寺僧共議,推舉“本寺僧人繼成,當家總理諸事,照管眾僧衣食……老少寺僧,止許在中衣食,不許瓜分”,不啻于一份普照寺的重大事件“備忘錄”。

  據朱村眾耆老口述,最初普照寺占用的是米洼村的米姓祠堂(現均已不存)。鼎盛時期的普照寺,東邊有高家莊(現已不存),西邊有米洼村,占地200多畝。由附近的朱村、沁陽、樓下、渠下、喬莊、李莊、南王、崗頭、磨莊、北耿、南耿以及后來退出的北王村等,12個村輪流監理。1955年,歷經4年時間,徹底拆除殘存建筑后,普照寺蕩然無存。此后,原籍武陟縣大封鎮大司馬村的“末代小和尚”杜太旺(享年86歲)還俗入贅朱村,育有4子3女,妻子至今健在,F在的普照寺系石印忠法師等于2002年在原址重建,占地2畝多,有大殿、廂房等12間。

  相傳,隋朝末年,李世民被追兵趕至蔣溝北岸,幸得佛祖遣來獨木,于湍急河流中,現出一道白光照亮水面,導引李世民游至南岸,藏匿于普照寺一間破敗小屋。因感普照寺佛祖救自己逃過一劫,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,下令修繕普照寺。少時為僧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此小住,曾下令復修寺院。清乾隆皇帝游歷“中原三大古寺”之一的月山寺,途經此地,也曾詔令重修古剎。

  朱村村名的由來,一種說法是因村內較多朱姓而得名,但朱村現有的12個姓氏中,無一朱姓。還有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,因明代律學家、音樂家、“布衣王子”朱載堉,曾在此借宿,深夜彈奏琴弦,為難產產婦音樂助產,村人出于感恩,遂以朱載堉的朱姓喚作朱村。

文章編輯:陳婷 
焦作網免責聲明:

本網所有稿件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,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。
刊發、轉載的稿件,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。


朱村千年古剎普照寺的民間記憶
□王保友
2024/3/15 15:41:02    來源:焦作晚報

  位于武陟、博愛兩縣交界的武陟縣小董鄉朱村,是一個僅有342戶、1490人的小村莊,任你怎么想象,也難以與千年古剎普照寺聯系起來。

  朱村村民在普照寺前扭秧歌。

  歷史上的普照寺,曾經一度鼎盛之極,寺內建筑高大宏偉、富麗堂皇,殿宇櫛次鱗比,大佛殿晨鐘暮鼓、響遏云天,游人香客、摩肩接踵,乃方圓數百里之名剎。

  或許是歲月的風沙掩埋了太多歷史塵土的緣故,清道光九年(公元1829年)《武陟縣志·卷十九古跡志》僅有“普照寺在朱村”的寥寥記載。

  普照寺現為縣級文物保護點,建于何時坊間有多種說法。2002年1月,武陟縣文化局、武陟縣博物館勒石《普照寺遺址簡介》碑記,稱“始建年代已無可考證”。2002年農歷正月,普照寺所立《重修普照寺碑記》,據傳“普照寺初建于唐,后明清兩代幾次重修”。2008年編纂的《小董鄉志》,據傳說“普照寺建立于魏晉南北朝”。2011年11月,中州古籍出版社《中國民間故事全書·河南——武陟民間故事全集》中民間故事《朱村普照寺救駕》,則將普照寺的完存時間,指向唐朝建立之前的隋朝末年。

  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寺說而論,普照寺距今約有1800余年。依隋唐時期的建寺說而論,建寺當逾1400余年。以寺內現存的明清碑碣為參照,寺院距今已逾400年。

  寺中的明萬歷二年碑,有“高家莊、高進忠、李全、普照寺、明萬歷二年”等字樣。清康熙二十五年、咸豐六年碑,尚能辨得清立碑年份。清乾隆十九年碑記載,“寺院占地兩頃一一二畝”,四十二名寺僧共議,推舉“本寺僧人繼成,當家總理諸事,照管眾僧衣食……老少寺僧,止許在中衣食,不許瓜分”,不啻于一份普照寺的重大事件“備忘錄”。

  據朱村眾耆老口述,最初普照寺占用的是米洼村的米姓祠堂(現均已不存)。鼎盛時期的普照寺,東邊有高家莊(現已不存),西邊有米洼村,占地200多畝。由附近的朱村、沁陽、樓下、渠下、喬莊、李莊、南王、崗頭、磨莊、北耿、南耿以及后來退出的北王村等,12個村輪流監理。1955年,歷經4年時間,徹底拆除殘存建筑后,普照寺蕩然無存。此后,原籍武陟縣大封鎮大司馬村的“末代小和尚”杜太旺(享年86歲)還俗入贅朱村,育有4子3女,妻子至今健在,F在的普照寺系石印忠法師等于2002年在原址重建,占地2畝多,有大殿、廂房等12間。

  相傳,隋朝末年,李世民被追兵趕至蔣溝北岸,幸得佛祖遣來獨木,于湍急河流中,現出一道白光照亮水面,導引李世民游至南岸,藏匿于普照寺一間破敗小屋。因感普照寺佛祖救自己逃過一劫,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,下令修繕普照寺。少時為僧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此小住,曾下令復修寺院。清乾隆皇帝游歷“中原三大古寺”之一的月山寺,途經此地,也曾詔令重修古剎。

  朱村村名的由來,一種說法是因村內較多朱姓而得名,但朱村現有的12個姓氏中,無一朱姓。還有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,因明代律學家、音樂家、“布衣王子”朱載堉,曾在此借宿,深夜彈奏琴弦,為難產產婦音樂助產,村人出于感恩,遂以朱載堉的朱姓喚作朱村。

文章編輯:陳婷 
 
相關信息:
沁陽市舉行李商隱紀念館開館典禮
2023年我市博物館接待觀眾50余萬人次
沁陽旅游為何“突然”火了
市領導調研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作
焦作市老年人全民健身月啟動
“焦作服務”是最好的試金石
墻南村:期待古城文旅興
迎接全省第十四個全民藝術普及周來了市文化館推出系列活動
一日周游穿越萬年
焦作網免責聲明:

本網所有稿件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,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。
刊發、轉載的稿件,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。

版權聲明 | 焦作日報社簡介 | 焦作網簡介 | 網上訂報 | 聯系我們
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《焦作日報》遺失聲明熱線:(0391)8797096 郵編:454002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(0391)8797000 舉報郵箱:jzrbcn@163.com
河南省“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”專項整治工作熱線:0371-65598032 舉報網站:www.henanjubao.com
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-1
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:41120180013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11642120  地址: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·國貿大廈 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版權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1120180013 電話:(0391)8797000
国产良妇出轨视频在线|日本www一道久久久免|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|国产精品第37页|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